大黨引領大道遠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jīng)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建立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fā)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本書之所以選擇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三個偉大飛躍”作為三個篇章的標題,既是出于內(nèi)容分類的需要,更是出于對百年大黨新征程的思考。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個大局的歷史交匯點上,回望中國共產(chǎn)黨走過的百年歲月,我們發(fā)現(xiàn),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實現(xiàn)和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三個偉大飛躍”,關鍵在于“建立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這“三大里程碑”??梢哉f,正是“三大里程碑”奠定和助推了“三個偉大飛躍”。這也是《大道》所講述的道理。
偉大復興的歷史起點
1840年這個歷史節(jié)點既是中華民族飽受屈辱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起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94 年甲午戰(zhàn)爭,1900 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這期間還發(fā)生了中法戰(zhàn)爭。五場戰(zhàn)爭之后,舊中國這個主權國家被西方列強瓜分豆剖,中國人成了亡國奴,從此中華民族開始積貧積弱。但中華民族是一個不屈不撓的民族,雖然我們陷入了任人宰割的悲慘境地,但我們的民族精神一直生生不息。從那時起,中華民族的仁人志士就燃起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滅燈火。梁啟超最早提出“中華民族”的概念,民國政治家張君勱在“中華民族”后面又加了“復興”兩個字,這就是“中華民族復興”一詞的由來。談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還有一個更關鍵的人物,這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孫中山一生有兩大貢獻:一是他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二是他提出了“振興中華”之目標?!罢衽d中華”這個口號到今天依然沒有過時。近代以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振興中華前赴后繼、接力奮斗?!爸腥A民族復興”“振興中華”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早期的代名詞。在那個時期,不僅僅是孫中山,一大批仁人志士都在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艱辛探索。如毛澤東在青年時期就在作文《心之力》中立下了“創(chuàng)中華新紀之強國,造國民千秋之福祉;興神州萬代之盛世,開全球永久之太平”的宏愿。正是有了這個宏愿,激勵他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和主要領袖,他的一生都在為實現(xiàn)這個宏愿而奮斗。再如周恩來在少年時代就提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在19歲東渡日本時寫下了著名的《大江歌罷掉頭東》:“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备叭毡局?,他途徑沈陽,為他的小學同學寫下了這樣的臨別“預言”:愿相會于中華騰飛世界時。周恩來人生的這三個篇章,就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追夢過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復興之夢在心中啟航;《大江歌罷掉頭東》描繪中華民族艱難的追夢過程;“愿相會于中華騰飛世界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得以實現(xiàn)。
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等都是復興之路上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杰出代表。在100多年追夢路上,還有許許多多的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他們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寫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和蕩氣回腸的千古絕唱。
歷史為什么選擇中國共產(chǎn)黨
在清末到民國的歷史舞臺上,各種思潮風起云涌,各種黨派林立并起,但最后真正承載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重任的杰出代表卻是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這個歷史重任落在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肩上?回放那段歷史我們看到,舊中國的國門被打開之后,隨著西方思潮的進入,中國社會新舊思想的碰撞不斷加劇,這時候比較有代表性的思潮和派別有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保守派,保守派的結果是斷送中國,使中國人成了任人宰割的“東亞病夫”。這時候則出現(xiàn)了以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為代表的洋務派,洋務派“師夷長技以制夷”,向西方學習富國強兵之路,
在中國興起洋務運動,在洋務運動中建成亞洲第一大海軍一北洋水師。然而,隨著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的隆隆炮聲,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洋務派破產(chǎn)了。這時候,中國的仁人志士清醒了,他們認為,中國的問題不僅僅是武器的問題,還有思想的問題,于是就出現(xiàn)了以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包括光緒皇帝在內(nèi)的變法維新派,變法維新派的結局是:百日維新以失敗而告終,“六君子”喋血北京菜市口,變法派被保守派扼殺了。這時候又出現(xiàn)了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派,也被稱為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派,孫中山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然而,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很快就被以袁世凱、張勛等為代表的復辟派竊取了,復辟派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之后,中國進入了北洋軍閥時期,北洋軍閥16年間,換了14個總統(tǒng),換了30余屆政府內(nèi)閣,打了300余場內(nèi)戰(zhàn),整個中華大地狼煙四起、軍閥割據(jù)、民不聊生....至此,中華民族的命運到了歷史最低點。
各種思潮和黨派,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一兩年。整個中國陷入了國將不國、家將不家、生靈涂炭的可憐境地,,中華民族的美好夢想也就此成為歧路亡羊。對于當時的中國,毛澤東在1950年10月寫給柳亞子的《浣溪沙》中這樣形容:“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在舊中國的歷史舞臺上,各種派別和思潮粉墨登場之后,都以失敗而告終。
歷史有它的偶然性,但更多的是必然性。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之后,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為了捍衛(wèi)主權,五四運動爆發(fā)了。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帶來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準備。此前的1917年,俄國爆發(fā)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兩大歷史事件促進了1921 年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正式成立。只有真正了解清末這段歷史,我們才會明白,為什么中國不能搞資本主義,不能搞自由主義,不能搞無政府主義,不能搞君主立憲,不能搞兩黨制、多黨制等,因為這些主義、思潮和黨派在舊中國的歷史舞臺上都已經(jīng)上演過了,最終都失敗了。為什么失敗?因為中國的土壤和文化不適合它們,中國的國情不適合它們。誰來拯救中華民族于水火?這個歷史擔當就交給了中國共產(chǎn)黨。這是歷史的選擇、時代的選擇、人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