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開頭,我讀到了我為什么要去讀曾國藩。從農(nóng)民到小地主,再到讀書人家,再至官宦之家。這一步一個腳印,靠的是曾玉屏的踏實,開拓基業(yè);靠的是曾玉屏要孩子讀書。次次不第,仍不放棄,依舊讓曾國藩的父親讀書,直至考中舉人。也讓曾國藩在父親的教誨中,學會穩(wěn)扎穩(wěn)打無往而不勝。這是一份源于祖父的開始,是一份數(shù)輩人對讀書的執(zhí)著,也是曾國藩讀書的根基。
讀完后我感受到了成就曾國藩的“拙”?;蛘哒f,是一份踏實。說曾國藩拙,但拙中卻亦有技巧所在。像科舉考試,是因為從過去的經(jīng)驗中找到了技巧,從而融會貫通。由科舉可見,踏實是基礎(chǔ),一步一個腳印踏好,在此基礎(chǔ)上運用技巧,方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成績。
思至此,似乎又有多少人沒有這一份拙的耐心,又有多少人浮躁地只想獲得技巧,只想通過技巧來獲取想要的東西。文中也有提到,左宗棠認為他才短,學生李鴻章亦認為儒緩。但其立功,立德,立言之三不朽境界,卻僅此一人做到了。由此可見,拙會走得慢,卻能走得遠。
其實,我個人認為曾國藩所言的"拙”,其實不能說是笨拙當中的拙,這應(yīng)該是屬于踏實學習+技巧運用。他不屬于聰明的人,所以反應(yīng)會稍慢有一些,不如左宗棠他們反應(yīng)快。但也著實算不上蠢笨。“踏實+技巧"這份運用,其實已經(jīng)甩開大多數(shù)人了。踏實學習,便已經(jīng)有很多的人不能夠完成了;再從一份份的過往經(jīng)歷中找尋其中暗藏的思路命脈,尋找變中不變,這一份在大量基礎(chǔ)上的搜尋,便也是不易了。他其實屬于典型的,或者說是人們固有印象中的農(nóng)民孩子,老實,不?;ㄕ小N蚁?,這也是一份傳承下來的家族印記吧。這份印記,讓他老實肯干,也讓他有所成就。
我或許讀到了為何讀此文,為何去了解此人。出身普通,卻靠努力贏得。這個人,這份人生,值得細細品味,慢慢揣摩。
其中感想:圣人之所以為圣人,自有其道義所在。